無論身處中學還是大學,陸軍還是海軍,家庭還是社會,執(zhí)行紀律就是成功,缺乏紀律就是失敗。
哲學家兼歷史學家詹姆·安東尼·弗勞德
孩子需要良好的紀律,盡管他們會有諸多的抱怨,但不容否認的是,紀律的確能夠讓孩子學習明辨是非、獲得動力,并維持家庭的秩序。每個孩子都必須學習做一個負責、體貼,并懂得尊重他人的個體,更要學習如何作出正確的判斷,以免招惹禍害,令自己陷入險境。想要孩子學會上述種種技巧,就要對他們加以管教(而且是有效、以愛為出發(fā)點的管教),借以達成目的。
何謂管教?這一問題很難有定論,因為專家各有各的說法,極不一致。有些專家極力反對過去那種嚴格的管教方式,他們的理論影響了很多父母,使得那些父母覺得應(yīng)該讓孩子生長在溫和與自由的氣氛中,并盡量不要糾正孩子的行為;但另一派專家卻認為,都是因為父母丟掉了鞭子,把孩子寵壞了,才導致青少年犯罪問題越來越嚴重。這派專家認為,應(yīng)該重拾過去那種嚴厲的標準,對孩子才是最好的。何謂管教?是處罰?是獎勵?還是順應(yīng)孩子良好的一面?是以達到成人的標準為目標?還是達到孩子的標準就行了?
上述說法都沒有錯,管教的意義在于幫助孩子按照我們的期望成長。年幼時,孩子有父母與老師的指導,以父母與老師為其立下的目標作為行為規(guī)范,但這并不表示孩子要接受成人的任意擺布,孩子應(yīng)循序漸進地學習行事的規(guī)則,以培養(yǎng)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品格,這也就是管教的最終目的——自律。
當孩子未能達到這些標準時,父母會批評、糾正他,但仍會表現(xiàn)出對他的愛。而在這一過程中,父母也會漸漸解除自己的監(jiān)督權(quán),讓孩子慢慢建立屬于自己的新行為準則與個人的理想。